需要注意的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還應充分重視職業教育扶貧,這也是職業教育根植于民的重大意義。對于農村貧困人口、城鎮農民工以及社會底層打工族等來說,職業教育是最能直接提升其就業能力與收入水平的教育類型,然而他們往往因為收入微薄、捉襟見肘而難以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教育學習。扶貧先扶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扶貧,不僅有助于從根本上快速脫貧,而且有助于人口素質的普遍提高。
內容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改革創新為主基調的“雙高計劃”,正在引領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未來的走向。
近日,在天津職業大學召開的京津冀雙高建設聯盟成立大會暨高峰論壇上,“雙高計劃”在中國職業教育改革這盤大棋中如何落子,該往何處走,如何發揮作用等問題成為會場中最熱的話題。
為建設一批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而啟動的“雙高計劃”,被稱為職教版的“雙一流”。
去年年底,首批入選“雙高計劃”的名單出爐,這些“標桿”學校如何培養人才、如何重構專業建設,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雙高計劃”項目建設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原校長黃達人走訪了全國多個省份的上百所院校,在調研訪談中他注意到,“有的總喜歡強調說,‘我們做了一項重大的改革’,我建議他不要只強調改革,而要把學生是否有獲得感作為最終的目的?!?/span>
對首批入選“雙高校”的天津職業大學而言,其成長的40年與中國改革開放一路同行。
在中國如同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快速前行的幾十年中,以天津職業大學為代表的職業院校源源不斷地輸送了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如今,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對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對職業院校而言,新的目標已經設立,要創造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要走到世界職業教育的前列。
與此同時,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劉斌說:“對我們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不能按原來的模式培養人”。
“雙高計劃”繪制的職教發展藍圖中,專業群建設被認為是高職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黃達人表示,如果說學科建設是普通本科高校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基礎,那么推進專業群建設,就是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的關鍵所在。
區別于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注重寬口徑,面向市場、面向崗位的職業教育,更突出針對性。這意味著,畢業生既要出了校門到企業就能干活兒,又要有未來崗位的遷徙能力,那么組建專業群更符合當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
通過調研,黃達人看到一個明顯的改變,即通過專業群建設,許多學校對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構,從原來線性的課程體系變成網格狀的課程體系,增加公共基礎課,減少了重復課。一些學校由教師團隊負責課程群的開發和建設,改變了以往教師單打獨斗的局面。
在重構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的時候已經出現一個新趨勢,即在崗位和職業能力的確定問題上,一些高職學校把人社部出臺的職業分類大典作為參考,同時更關注行業內龍頭企業的標準,因為,那才是行業的最高標準。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明確要求,15%的畢業生要拿到華為的行業高級證書。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貿專業群負責人告訴黃達人,以前人才培養對標“國標”“行標”,現在直接對接龍頭企業阿里巴巴,規定超過30%的畢業生要獲得企業的證書。
這樣的結果也使得學生的選擇變多了,學生可以在專業群的不同方向中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黃達人認為,這需要學校更加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才能更有利于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不要老盯著學生的短板,要鼓勵培養一技之長”,黃達人說,只有教師參與、學生受益的“雙高計劃”建設才是高職學校應該去追求的。
建創新服務平臺 要讓師生參與其中
盡管職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也終于有了與“雙一流建設”相匹配的重點建設財政專項投入。但一個現實是,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仍沒有達到國家、社會和產業的期待。黃達人認為,其中一個體現就是高職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還亟待提高。
據《2019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從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來看,全國近3/4的高職學校在100萬元以下,半數在10萬元以下。
“雙高計劃”正是要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黃達人認為,這既是學校服務于行業企業、推進校企合作的平臺,也是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平臺,更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的平臺。
目前,一些學校正在依托原有行業紐帶和地方產業基地,開始探索建立針對某個具體行業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解決技術應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實現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南京國鐵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國鐵電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發和工程中心整體搬入校內,共建高鐵變電所調度實訓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合作開發國內領先的基于真實設備的高鐵供電故障模擬系統。學校派出老師全程參與研發工作,這些老師緊跟專業領域技術發展趨勢,培養實踐能力、新產品研發能力,熟悉產品制造流程、了解企業對于崗位技能的要求等。
天津職業大學與世界500強企業林肯(中國)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在學校設立了同步培訓中心,確保最新的企業標準、技術資料引進學校。校企共同組建教師團隊,將企業最新技術、產品標準引入教學,開發出課程培養學生。畢業后通過考核的學生可直接被推薦至林肯公司工作。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做過一項統計,參與過平臺研發項目的學生,比其他學生的畢業薪酬要高出20%。
黃達人認為,每一所“雙高?!睂趯I群,至少要有一個省級平臺,這樣既能反映學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也能體現政府、社會和產業界對學校的重視和需求。更關鍵的是,讓教師進入平臺、學生進入項目、教學進入現場,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抱團合作 鏈接產教融合生態圈
“職業教育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表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一直以來都有著直接關聯。
剛剛出爐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繪制了藍圖,邢暉認為在未來5年乃至15年的一段時期,“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必須要跟著國家的步伐往前行。”
“合作才能致遠?!毙蠒熣J為,合作一直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是校際間合作還是校企合作,合作的范圍也愈發廣闊,從省域內到跨省如今已經遍及全球。
在“雙高校”建設中,如何形成一種合作共享的機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邢暉期待,“京津冀雙高聯盟應該把這種合作帶入一個新高度,從硬件合作轉向軟件合作,從單贏到雙贏再到多贏,“最終的目標是高質量發展。”
在此次京津冀雙高建設聯盟成立大會上,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從頂層設計開啟了三地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新征程,他認為,“雙高聯盟”成立必將產生聚核效應。
劉斌認為,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本就有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內外部資源交融的“跨界”特性。目前學校根據天津市不同區域的區位特點和產業特點,實施了“一區一策”,創新“區園行企校”的產城教合作模式,搭建實體化校企合作平臺,通過資本融合、資源融合、人員融合等方式,讓企業在與學校合作的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雙高計劃”讓職業院校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劉斌認為,更應主動應對外部變革,全面順應發展趨勢。去年年底,天津職業大學提出京津冀雙高建設聯盟的設想,就是要將學校的建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的發展戰略更進一步統一起來。
京津冀協同發展已走過幾年,目前,三地部分高職院校之間已經建立起學生互派、基地共享的合作基礎。劉斌設想,下一步希望能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模式,在區域內實現產業互補、資源共享,進而鏈接出更深層次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生態圈,“我們要打造出區域職業教育的專業品牌、師資品牌和畢業生品牌3張名片,讓雙高校真正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11月2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主持召開黨組會暨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教育戰線貫徹落實工作。
會議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學習領會好、宣傳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戰線的首要任務,要切實把學習宣傳貫徹工作作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實抓細抓好。
會議強調,教育系統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深刻把握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幾個重點問題,謀好篇,開好局,著力推進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一是新形勢。要全面深入分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特別是“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深刻認識理解人民群眾對優質公平教育的新需求,在把握形勢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好教育“十四五”規劃。二是新階段。要深刻認識兩個百年交替、開啟新征程這兩個新階段的屬性特征,深刻分析在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著眼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如何攻克難題、補齊短板,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三是新理念。要認真研究在新的歷史征程中特別是“十四五”時期,如何在教育的內涵、外延、工作舉措上推進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化和全面落實。四是新格局。要將教育作為新發展格局的優先因素、內生變量,主動擺進去,樹立全局是目標、變局是環境、格局是戰略、布局是配置、破局是動力的理念,深入研究教育與社會的循環、教育與經濟的循環、教育在國際國內的雙循環,統籌“十四五”時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五是新要求。要切實服從服務于新格局構建和高質量發展,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入研究“十四五”期間教育改革發展結構調整需要優化的問題、統籌全局需要解決的問題、改革深化需要試點的問題、持續發展需要鞏固的問題以及內部建設需要實現的目標。
會議要求,教育系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要堅持以上率下、上下聯動,堅持學習看精神、研究看學理、貫徹看措施、落實看效果、解讀看覆蓋、考核看結合。要堅持統籌實施、組合推進,圍繞制訂“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在認識上找差距、工作上找短板、措施上找弱項、落實上找問題、安全上找盲點,積極謀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堅持聯系實際、務求實效,推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落實落實再落實,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保證。
教育部黨組成員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河北省教育廳網站截圖)
11月19日,河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2020年高等學校設置事項的公示”。
公示內容顯示,河北省兩所高職學校分別與獨立學院合并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辦學性質均為公辦。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與燕山大學里仁學院合并轉設為秦皇島職業技術大學;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與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合并轉設為石家莊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河北省教育廳關于2020年高等學校設置事項的公示
河北省教育廳
2020年11月19日
致敬!大國工匠!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近日揭曉評選結果。
視頻來源:央視影音
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班組長胡勝
▲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總裝車間特級技師崔蘊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鍛鑄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鍛造班長劉伯鳴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班長楊金安
▲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工人周皓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軍品總裝二部鉗工班長戴振濤
▲一汽鑄造有限公司產品技術部模具制造車間班長李凱軍
▲福建騰暉工藝有限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鄭春輝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三工廠工人孫紅梅
▲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大班長竺士杰
他們來自國防軍工、裝備制造、交通運輸、傳統工藝等多個行業,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是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自2019年7月啟動,采取各省級工會、各全國產業工會推薦,與職工群眾推薦、自薦相結合的方式。組委會辦公室經過認真審核材料、廣泛征求意見、反復對比遴選,從推薦人選中初選出5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候選人。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著名勞模代表、資深媒體人士組成的專家評委會,經過嚴格評審, 從候選人中最終評選出10位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首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已于2018年成功舉辦,推選出高鳳林等10位家喻戶曉的大國工匠。
轉自:職教邦
10月10日,河北省教育廳發布了關于2020年高等學校設置事項的公示。公示中提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和《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有2所獨立學院轉設事項已通過省級評估,現將有關名單向社會公示。
根據公示名單,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轉設為公辦本科職業學校“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轉設為公辦本科職業學校“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兩所高職院校均為“雙高計劃”第一輪建設單位。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58年,是以鋼鐵冶金為特色的高職院校。2006年,通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優秀評估;2008年,被列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2011年,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驗收;2019年確認為國家優質校(河北省排名第一);2019年確認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高水平學校B檔建設單位。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始于1903年創辦于天津的“北洋工藝學堂”,是我國興辦最早的高等工業職業院校之一。學校1952年開始主要面向石油工業服務,1958年遷至河北省承德市?,F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茖W校。學校是教育部全國示范性高等工程??浦攸c建設學校,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單位和優秀院校、教育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國家優質??聘叩嚷殬I院校、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C檔建設院校。
“雙高”院校升本,未來可期
央廣網廣州11月18日消息(記者鄭澍)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11月17日在廣州拉開帷幕(以下簡稱“‘互聯網+’大賽”)。本屆大賽自啟動以來,共有來自國內外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147萬個項目、631萬人報名參賽。大賽舉辦6年來,累計有1578萬名大學生、377萬個大學生團隊參賽,大賽已成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成為世界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夢想的全球盛會。
面向世界,構建更加開放的雙創平臺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康奈爾大學、倫敦國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在本屆大賽的參賽名單中,世界名校比比皆是。據悉,世界前100強的大學中有一半以上報名參賽,大賽的質量與含金量再創歷史新高。
參賽青年表現出對未來和世界的普遍關注,劍橋大學“RoboX”項目就開發出一款革命性的機器人操作系統“RoboX Operating System”,有效解決了當前移動機器人控制系統存在的問題,使得機器人更加智能,可以讓機器人更加自如的應對各種未知情況。電影《我,機器人》的場景也許很快就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2017年第三屆“互聯網+”大賽首次設立“國際賽道”,當時只有來自9個國家的17支隊伍參賽。到2020年的第六屆大賽,國外共有來自113個國家和地區的1158所學校的3291個項目參賽。17:3291,變化的不僅僅是數字,而是越來越多海外高校大學生因創新創業而了解大賽、認可大賽,從側面證明了大賽的質量與含金量越來越高,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自信的雙創平臺正在形成。
面向教育,貢獻脫貧攻堅的青春力量
四年來,302萬大學生踏上“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走進革命老區、農村地區、城鄉社區,傳承紅色基因、了解國情民情、接受思想洗禮,助力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
2020年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作為教育系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一招,全面聚焦52個未摘帽貧困縣實際需求,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以電商直播帶貨為主基調的扶貧戰役,創新開展了一堂最有熱度的國情大課、最有溫度的思政大課,為決勝脫貧攻堅、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了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自稱碩士農民的電子科技大學劉沈廳,憑借“沈廳·筑夢家庭農場”,打通了行業“產供銷金?!比a業鏈,在疫情期間幫助農戶直播帶貨銷售額超過1.5億元,帶動就業6萬人次。
2020年,全國共有132萬名學生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參加“紅旅”電商直播帶貨活動的學生達60萬人次,銷售金額超過4.3億元。52個未摘帽貧困縣所在的7?。▍^)均舉辦了全國線上對接活動,積極促成全國大學生聚焦貧困縣開展以電商直播或創業實踐為主的精準扶貧。
面向未來,培養敢闖會創的新銳大軍
自2015年舉辦以來,“互聯網+”大賽已成功舉辦六屆,一大批集成電路、無人機、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新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轉化應用,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社會效益好的高質量項目被孵化。據調查,前五屆賽后成立公司的項目中,近90%是賽后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資,19%的項目完成5000萬以上的融資。實踐類項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萬以上的占比為13%,最高的項目年收入突破2億元。
華南理工大學“金磁海納”項目就是其中一員,他們作為全球高性能納米晶磁芯開拓者,廣泛服務于電力、電子、光伏、新能源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已成為華為、比亞迪、OPPO等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
大賽設置了高教、職教、國際、萌芽四大版塊,形成了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貫通式“雙創”教育鏈條。在大賽的帶動下,青年學子的實踐鍛煉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1088所高校的3.8萬余個項目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參與學生人數共計16萬余人,項目經費達7.6億元,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踐在各高校全面鋪開。
“要推政策,把活力熱起來。在大學全面實施彈性學制,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建立了創新創業的學分積累與轉換的機制,在線開放課程的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的制度,各示范校為206萬名大學生建立了創新創業的成績單,這五年期間有3700多名大學生暫時休學創業?!苯逃扛叩冉逃舅鹃L吳巖說,“要通過育人理念、質量標準、教與學的改革,體制機制的創新,技術方法、質量文化等全面的變革,來讓‘我敢闖、我會創’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新的素質教育?!保▉碓磡央廣網)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等系列文件要求,定期統計我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的信息和有關數據,加強對職業教育對外合作的規劃和統籌協調,經商我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決定繼續依托全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項目統計平臺開展職業教育對外合作項目統計?,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三)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赏ㄟ^平臺登錄窗口的“注冊單位查詢”頁面查詢本單位是否注冊。往年已注冊用戶登錄方式仍可使用。
(三)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反饋平臺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改進的建議。建議、咨詢以及報送材料請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對外合作與信息服務部聯系。
教育治理是教育體系建設發展到現代的產物,是社會新型民主形態在教育領域的延伸。教育治理的突出特征是支持各個利益相關主體的參與,實現共同治理。職業教育生態化治理的優越性,體現在職業教育本身的復雜性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而目前的機制無法解決職業教育的復雜性問題,比如校企合作辦學的問題、職業教育資源共享的問題、育人的過程性支持和通用能力標準建設等問題。高職教育生態化治理的魅力在于將各個相關主體納入統一的框架中,通過民主、參與、協商等要素納入高職教育整體的優化中來,在責任的分擔、權力的分配、合作的參與等實踐,體現出相對于層級管理的巨大靈活性。分析職教生態化治理的相關關聯元素及其隱匿的相關關系,借鑒生態系統的模型,筆者嘗試對職業教育生態化治理進行理論模型構建,見圖1。
Copyright © 職教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1020808號-11 全國統一熱線電話:400-660-5933
免責聲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臺,所有信息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權益,請您積極向我們投訴。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注意自我保護,謹防上當受騙